English

选择善良

2006-05-01 10:41:00 来源:书摘 彭程  我有话说

“有两种事物,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愈能感到它们的崇高与神圣,愈是增加虔敬与信仰,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大哲学家康德这句话,广为传诵,堪称耳熟能详。星空象征了宇宙的秩序,而道德律则是生活中应该坚守勿失的基本原则。

本期中有几篇文章,会让你的思索沿着这样一条路径伸延

,渐行渐远。

《通过思考追求道德生活》一文,介绍了当年以色列法庭审判负责向奥斯威辛集中营运送犹太人的纳粹战犯艾克曼的情形,驳斥了被告人声称自己只是在执行命令的遁词,明确指出:“平庸的恶”依然是恶。一个人必须对于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能以执行命令作为借口,心安理得地实施不义。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设定出一条道德底线??“哪些禁忌是我不能触碰的?哪些事情是我绝对不能去做的?”“他们必须为自己做过的、包括合伙做过的事情付代价。在人民和历史力量面前,没有一个‘组织’可以为他的‘成员’事先购买‘道德保险’和‘赎罪券’。”

这个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所蕴含的道德训诫却具有普遍意义。近年来,我们屡屡从媒体的报道中得知,不少贪官在东窗事发时、在被关进监狱时、在面临极刑时,涕泗滂沱,既痛悔自己利令智昏,也抱怨组织上为什么没有及时阻止他们那样做,导致万劫不复的可悲结局。其忏悔不可谓不真诚,让人鄙夷中不免生出一缕恻隐之情。但这种怜悯心还是及时收回为好。换成老百姓的说法就是:该着的,早干什么去了?“他们早该知道,在邪恶的诱惑面前没有人能够保护他们,除非自己保护自己。同样也从来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别人负责任,只有你‘只身一人’替自己负责。”

有一条摆脱魔障的道路,那就是思考。

正如文中所言,“思考是一种力量”。借助这种力量,一个人可以对生活发问和质疑,认识到其间的是非、正误,勘测出正当行为的边界,从而避开恶的诱惑或者裹挟。“神魔一念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说的都是经由思考而弃恶从善。但艾克曼不具有这种力量,因此,绞刑架是其必然的归宿。同样,在当下,那些在金钱泥淖中快乐翻滚的贪官们,那些助纣为虐多行不义的打手们,脖颈上已经或者终将感受到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冰凉。

好在,邪恶的阴影遮蔽不了大量的善念和善行。所以,这个世界才仍然让我们热爱和留恋。

在深圳,“爱心大使”、青年歌手丛飞的助学义举,让我们热泪盈眶。那是一颗仿佛南中国阳光般炽热、透明的心灵。他发现,自己能够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改变他们的命运。这是他经过思考选择的生活,从此矢志不渝。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圣徒般的精神境界,看到了善良所产生出的巨大力量。那是一簇光源,温暖了万千生命。

寻检中外历史,两军对垒,伏尸遍野,流血漂杵,成者王侯败者寇,似乎天经地义。但美国的南北战争,却是一个例外,奇迹般地“向世人展示了战争中一种新的文明和风格:宽容、和解、礼貌与尊重”。《宽容化解了战争创伤??格兰特陵园启示录》一文,为我们展现了笼罩在杀伐之上的祥和之气。林肯和格兰特作为战胜方的领袖,却能以博大的胸襟和超人的政治智慧,化干戈为玉帛,化解了南北双方因战争而引起的隔阂、猜疑和仇恨,其意义,决不亚于这场战争对黑奴的解放。当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时,内心涌动的,一定是对于人的生命、尊严的敬重和悲悯之情。

道德感不仅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被誉为“现代环保之父”的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利奥波德,提出“土地伦理”观念,认为应该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延伸到人与自然。本期中《中国的生态危机》一文,以丰富翔实的数据,展示了华夏大地上环境生态状况恶化的严重程度,读来惊心动魄。和谐社会的构成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个重要的层面。对大自然的破坏,实质上也是一种恶,一种受到人性中的贪婪、自私、急功近利等诸多负面能量的推动,而施加于大自然之上的恶。善待大自然的关键,说到底,是要在心中树立一竿道德的标尺,培植一种“敬畏自然”的坚定牢固的信念。只有这样,目前这种全方位的、严重的生态危机才有望逐步得到遏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